• 高清
  • 安德的游戏
安德的游戏

安德的游戏

主演:
阿萨·巴特菲尔德,哈里森·福特,海莉·斯坦菲尔德,阿比盖尔·布雷斯林,本·金斯利,维奥拉·戴维斯,阿拉米斯·奈特,莫伊塞斯·阿里亚斯,吉米·贾克斯·平查克,侬索·阿诺斯,康纳·卡罗尔
备注:
更新1(超清720P)
类型:
科幻片
导演:
加文·胡德
年代:
2013
地区:
欧美
语言:
英语
更新:
2024-02-10 09:44
简介:
并不遥远的未来,来自外星系的异星蜓入侵地球,造成超过一千万人死亡。危难时刻,勇敢的队长瑞克汉姆阻挡了侵略者扩张的步伐。利用这有限宝贵的时间,地球人致力寻找具有极高天赋的少年加以训练培养,以期他们能够成为挫败外星入侵者的领袖人物。身形瘦小、神色忧郁但目光无比坚定的安德·.....详细
相关科幻片
安德的游戏剧情简介
科幻片《安德的游戏》由阿萨·巴特菲尔德,哈里森·福特,海莉·斯坦菲尔德,阿比盖尔·布雷斯林,本·金斯利,维奥拉·戴维斯,阿拉米斯·奈特,莫伊塞斯·阿里亚斯,吉米·贾克斯·平查克,侬索·阿诺斯,康纳·卡罗尔主演,2013年欧美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并不遥远的未来,来自外星系的异星蜓入侵地球,造成超过一千万人死亡。危难时刻,勇敢的队长瑞克汉姆阻挡了侵略者扩张的步伐。利用这有限宝贵的时间,地球人致力寻找具有极高天赋的少年加以训练培养,以期他们能够成为挫败外星入侵者的领袖人物。身形瘦小、神色忧郁但目光无比坚定的安德·维京(阿沙·巴特菲尔德AsaButterfield饰)正是这群少年中的一员,他也是国际舰队寄予厚望并重点培养的对象。经过数轮严苛的考评,安德的潜质得到战斗学校的指挥官格拉夫上校(哈里森·福特HarrisonFord饰)的肯定,他被上校带到了位于轨道空间站上的战斗学校,在全封闭的环境下,未来的英雄迎来新一轮的磨练……  本片根据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OrsonScottCard)的原作改编。
安德的游戏影评
我朋友可二,有病。真病,双相情感障碍,痛苦不堪,死神天天向他抛媚眼。好在这家伙有道德洁癖,没中招,挣扎着活在滚滚红尘里。
前不久他在成都,正在疗治期间,因药物反应,生理和心理都陷入低谷。夜晚不能眠,我们聊天。聊着聊着,说到网络游戏,他说,我就是网瘾患者。
以下是我整理出来的他的故事:
1,可二的经历
最初,小城网吧还没有互联网。所谓网吧,只是多台电脑相连,形成一个内部局域网。然而,即便简陋封闭,依然是青少年乐园。
那时我还在念大学。每逢寒暑假,邀上三两位好友,溺在网吧,玩三角洲部队、红警,熬上一两个通宵。
参加工作后,网吧联网了。我出入网吧更频繁。不是因为有工资可挥霍,而是因为我当上了老师。而网吧,被认为教育万恶之源,近之,毁矣,广大领导、同事和家长都如临大敌,达成共识:
珍爱学习,远离网吧。
那时候,电脑很宝贵,学校机房不到十台,放在教师电子备课室里。
很多老师整天沉迷于此,玩蜘蛛纸牌、扫雷、联众游戏……我一点也没有夸张,真是整天,因为有人配了钥匙,呆这通宵玩。这事我也有份儿。但这么干的,不只是我这种刚从学校出来,对教育屁都不懂也缺乏热情的菜鸟,还有学校里不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然后,就这样,我们一边沉迷在游戏中,一边积极去网吧抓孩子。这让我对教书这个活儿,有了一种荒诞感。
不知道同事们通宵扫雷时,有没有将心比心想过,那些孩子,也像他们一样,集中全部精力和智慧,在游戏中斗智斗勇,忽悲忽喜,酣畅淋漓。
但当年,整个环境都是这样,教师努力把游戏热爱者打成另类,恐吓他们可能堕落为人渣,人生前途一片黑暗。而大部分被淘汰出校者,进过网吧,都成为罪证之一。老师呢?无论如何沉迷游戏,依然不改优秀本色。
当时我觉得,这事儿肯定有哪儿不对。但我说不上来,也没细想。因为我还要玩游戏。有几个学生与我要好,我会凭直觉告诉他们:你们不是坏孩子,在休息日,我们可以一起玩。
十几年之后,回想教师生涯,深觉做过太多破事,而这,是少有不让我觉得愧疚的一桩。
如果时间倒流,我跟孩子说的,还不止这些,我还会跟他们说:“如果你们不只是逃避学校和老师,而是全身心地爱玩游戏,这种经历会让你受益终生,不要因为外界影响,就对自己玩游戏深感内疚和自责。”
不信,你们去看看《安德的游戏》。
2,游戏与教育
某一年,外星虫族入侵,气势汹汹,杀气腾腾。人类能否获救,全在于少年游戏玩家。因为,他们果断、无畏,凭直觉做出决定。
其中,安德•维京天赋异禀,在游戏中成为人类领袖,领导一帮少年打败了外星虫族。
是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是孩子玩得一手好游戏,人类就完蛋了。
有些朋友可能要说了,啊哈,一个商业科幻电影,满是噱头,你就拿这个反证现实,说老师反对孩子玩游戏错了?You are猴子派来的逗比吗?
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很多人一提到商业,优越感立即爆棚——这我就不多说了,我先介绍一点背景。
一,《安德的游戏》是根据上世纪80年代——网络游戏尚未出现——奥森·斯科特·卡德著名科幻小说改编。游戏更像是单机版过关游戏,这种游戏侧重临场策略,手眼协调能力,从始到终,都在游戏设计者掌控之中。
二,正因如此,小说设定,在战争类游戏中,人类物理性素质(反应和决策能力)可得到强化和提升,对敌作战时,能够发挥最大作用。越是从小精通游戏,这些素质潜能就越早被开发出来。而这并非无稽之谈,它有大量现实依据。世界各国军队精英,都开设了游戏训练课程。
囿于当年科技水准,这种关于游戏的认知,在全球性网络游戏社区早已跨文化、跨国界的今天早已弱爆了。
今天的网络游戏,如《魔兽争霸》《英雄联盟》等,游戏的设计者早已不再是游戏世界的掌控者,他们只是构造了这个世界,拟定规则,而并没有预设固定的途径或结果,因而玩家不只是游戏程序的被动执行者,还可以自行创造。
创造自己的角色,创造与他者的关系。网络游戏中充满可能,没有预设的强制目标,没有预知的明确结局。每一个选择都将成为永远的历史,每一个人都在影响着他者,并被他者影响着。
如果用来类比教育,过去的单机游戏设计者,就像工业时代的教师,掌控课堂上的一切,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是某种诱导和训练,指向一个单向的目标。然后,以达成目标的程度,作为考验成就的标准。
而今天的游戏设计者往高处看,更像是造物主,创造一个有既定基本规则的游戏世界;往低处看,则像注重玩家体验的贴心保姆,让玩家在游戏中,获得多元化的愉悦感受。
用来类比教师,像是后现代信息时代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更愿意从尊重学生的天性和意志出发,注重课堂本身的交互性和生成性,把学生的多元成长和自我实现感,看成是教育最重要的指向,而不是把工作当成需要恪守刻板的数值化标准的机械行为。
既然作者对游戏本身,没能作出超越当年时代局限的天才想象,那这电影的看点到底在哪儿呢?
3,成长是电影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
电影的主线,是安德的成长。
因为玩电脑游戏的过人天赋,安德被选为人类战队指挥官候选人。
虽然人类的领导者——跟外星虫族硬碰硬的大人们——意识到游戏天赋对指挥作战的重要性,但他们仍用老一套的教育模式,来磨砺他们心目中的未来领袖。
像我们在英雄传记片里看到的,主人翁和他的小伙伴们需要历经磨难,包括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出奇制胜,如何处理队友的排挤和挑衅等等。
而且在电影中,这种磨砺都是大人们精心设计的:禁止他们与家人沟通,剥夺隐私权,设计和鼓励内讧,变着法儿刺激他们的好胜心和狠劲儿。大人们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将侵略者彻底消灭掉。
电影也正是这样一步一步往前推进的。
面对挑衅,安德学会正面还击,把队友踢翻在地还不停手;
面对规训,安德学会了在第一时间说“yes sir”;
面对模拟游戏,安德学会了破坏规则;
面对战斗演习,安德学会了用牺牲部分队友换取胜利……
总之,在大人的规训下,他一步一步地成了学霸中的战斗机。
而格拉夫上校则像极了体制内优秀老教师,意志坚定、认真负责。他的名言是:我从小就养马,我知道怎么驯马。是的,他把担负拯救人类命运的指挥官,当成一匹战马来训练。看上去,他无限接近成功。
然而,他真的成功吗?如果是这样,这电影必须负分滚粗,好的商业电影才不会这么low。
电影对这一系列效果显著的行为设置了一个怀疑的视角。
虽然从小就看打打杀杀的英雄故事,虽然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上阵退敌,虽然始终在玩一个单机过关版的战争游戏,但小安德仍然是在用生命玩游戏。
他投入的,不只是自己过人的物理性天赋,还包括自己的情感认知和价值取向。
他不明白,为什么上阵杀敌就不能在训练之余跟心爱的姐姐通邮件;
他不明白,为什么上校一定要追求赶尽杀绝的策略;
他不明白,同情游戏的失败者有什么错?……
在强大的退敌使命感面前,安德没有坚决地反抗。但,他从来没有从内心顺服过驯马师的规则。
决战前,他开始抵制,要求恢复自己的通信隐私权。
按照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套路,安德指挥小伙伴们杀灭了虫族。但电影却没有就此结束。安德在胜利之后,将内心的疑虑通过一连串质问,让驯马师无言以对。
是的,这一场无可否认的彻底胜利,在安德的质问下,变成了人类暴行历史的一部分,虽然它有着一个无比正义和良善的目的。
成为人类最高指挥官的安德,在影片的结束,独自驾驶飞船驶向了宇宙深处。
如果,这个电影主题是成长,那么,安德的怀疑和不顺服才是真正的成长。其他的,都只是浮云。
我所经历的教育——从自己接受学校教育,到成为别人的老师,从来没有来自教育行业的声音告诉过我这一点。
而一部“浅薄”的商业电影,清晰有力地呈现出来了。
每一个人的成长,归根到底都是自我的生成,是自由意志在长大的过程里接受各种资讯后,自己判断和选择的结果。教师如果仅凭着自己狭隘而又狂妄的人生经验,就自信掌握了指导学生人生的智慧,那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灾难。
任何时候,需要成长的,都不只是孩子。
4,游戏保全人性
电影最精彩的情节设计是,安德被安排在模拟战争游戏中,训练指挥才能,游戏打到最后一关,上校告诉他,过完这一关,他就可以上阵指挥了。
安德带领小伙伴们完美地通关,他们有意牺牲了大批人类战斗机和飞船,通过最后一击,让游戏中的大BOSS连同它的老巢一起灰飞烟灭,安德如释重负地宣布:GameOver。然后,大人们告诉大家,这最后一关不是游戏,是真正发生的战争……
大人们的理由是,孩子们太过于天真和敏感,无法承受让自己人牺牲,和彻底杀戮敌人的残酷和痛苦。
又要你去杀敌,又要呵护你的小天真。成人是多么善良和聪明啊,他们的决定多么合情合理啊!相比之下,撒个谎算什么?
NO!
安德代表全世界每一个爱玩游戏的孩子吼道:如果你告诉我这是真的,我会有其他的办法!我不会让我们自己人去牺牲,我会寻求跟我的敌人沟通,我总会找到更好的办法!
别说了,孩子,我们胜利了!跟牺牲和死亡相比,胜利是最重要的!那些牺牲和死亡就有价值了。
NO!
比胜利重要的,是赢得胜利的方式!
这段对话让我潸然泪下,它太熟悉了。每一个经历过残酷中高考的孩子,都能在寒窗苦读的十年时间里,无数次听到跟驯马师那段话同类型的说教,或语重心长,或声色俱厉,但不变的,是无可争辩的态度。可是,在这个声音底下,没几个孩子有机会大声说NO。
回到游戏主题上来。前面说过,单机游戏的特点是没有交互性,对手没有思想和感情,是只有攻击性的物理怪物。但是,这部科幻小说,却在三十多年前,就嵌入对单机战争游戏局限性的怀疑。
安德在模拟游戏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跟人类的敌人沟通。他通过无数次沙盘模拟,感知到虫族没有主动侵略性。它们五十年没接近地球了,只是在母星周围寻找水源,以应付跟地球类似的人口爆炸。
这些思考,都与游戏本身的设定无关,但救世少年安德,却在价值观上完成了对此类游戏的超越。从生命的角度上,俯瞰母族、异族、其他族群的芸芸众生。
安德说:“我打败敌人,是因为我了解他们。当我了解他们时,我爱他们。”
后来,他也背叛了充满仇恨的刻板教条的成人,给在游戏中被打败、面临灭族的入侵者,一个新生的机会。
他带上了虫族女王的卵,遨游宇宙,探索未知,成为被毁灭种族的最后希望。
从物种进程而言,战争没有正义与邪恶之分,文明之间的角力,是永无停息的达尔文现象。而安德,因为果敢、无畏,凭直觉作出判断,他赢了虫族之战;而因为同情、怜悯和质疑精神,他看到了人类的残暴,重新拯救虫族。
因为,杀戮不是保全人类的万能之策,理解和爱才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