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1集
  • 第02集
  • 第03集
  • 第04集
  • 第05集
  • 第06集
  • 第07集
  • 第08集
  • 第09集
  • 第10集
  • 第01集
  • 第02集
  • 第03集
  • 第04集
  • 第05集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主演:
柯素云,刘子铨,凌心妤,曾少宗
备注:
全10集
类型:
台湾剧 剧情,科幻,家庭
导演:
陈慧翎
年代:
2018
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更新:
2024-04-11 19:54
简介: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以诗选剧形式制作,取材自吴晓乐作家的同名小说,以其中的5篇故事改编为《茉莉的最后一天》、《妈妈的遥控器》、《必须过动》、《孔雀》与《猫的孩子》五个单元,以家庭为切入点,加以科幻元素,讲述了不同家庭之间母亲与子女的关系,剧中的母亲、学校,甚至整个.....详细
相关台湾剧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剧情简介
台湾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由柯素云,刘子铨,凌心妤,曾少宗主演,2018年日本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以诗选剧形式制作,取材自吴晓乐作家的同名小说,以其中的5篇故事改编为《茉莉的最后一天》、《妈妈的遥控器》、《必须过动》、《孔雀》与《猫的孩子》五个单元,以家庭为切入点,加以科幻元素,讲述了不同家庭之间母亲与子女的关系,剧中的母亲、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过度遵循追逐分数的考试制度,母亲以强硬的态度和较为极端的教育手段来对待孩子的成长,以成绩来评判孩子是否成功,压抑了孩子的天性,不允许孩子涉及课业之外的其他兴趣领域,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形成了紧张、压抑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孩子的性格、人生轨迹产生了无法挽回的变化,母亲的情感也在矛盾的亲子关系中受到伤害。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影评

成绩,是很多中国孩子的命脉,也是很多家长的主心骨。这一点,不止存在于大陆,也存在于台湾。因为拖延症的原因,我直到现在才看了这部有关家庭教育的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这部台剧一共有5个故事,5位母亲,而这5位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点,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却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妈妈的遥控器》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曾经被父母支配的恐惧。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需要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把所有心思放在孩子身上。这样的遥控器就如同体罚,不按照父母说的做就不断惩罚你,直到你最终遵从父母的心愿。

母亲不断诉说的“为你好”,简直是道德绑架。因为这三个字,儿子牺牲了与朋友的友谊,牺牲了曾经纯真美好的爱情,而母亲却仍然不知道醒悟。在长年累月的压迫下,儿子终于爆发了,他偷走了遥控器,让时间回到了遇见初恋的时间。

这个可怜的母亲,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心思全都投靠在儿子身上,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过这一生。而自己的一切,都是不重要的。只有孩子的学习是重要的。只有孩子学习成绩好才能有好的人生。这样的思想,让她一辈子都无法解脱。

《猫的孩子》

“我知道你很努力,可是你爱我吗?你在乎我的感受吗?”这句话是多少中国家长的写照啊。教育孩子,不是为了真正让孩子快乐,而是为了自己的脸面,为了伴侣能够重视自己,为了传宗接代,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却唯独忘记了了解孩子的感受。那是爱吗?不,那只是一种工具吧。

表面上,她为儿子付出了很多。为孩子准备好的餐食,请昂贵的家教和补习班。但是,她真的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吗?不,她只是为了自己的老公能多回家看看。明明已经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明明已经不再爱她,却还要勉强维持这段婚姻。假装自己还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哪怕房子过户给了小三,没关系,无所谓。这段表面上的婚姻,才是她生命的唯一依靠,而孩子,是她维持这段婚姻的唯一砝码。面对一个只关注学历的老公,她唯一能让他回家看看的方法,只有孩子考试满分。这是何等的悲哀和懦弱。将自己的所有重心放在一段没有未来的婚姻上,是她的可悲与可恨。

故事的结局,新生命的诞生,母子终于醒悟,母亲终于离开了不爱自己的老公,儿子也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茉莉的最后一天》

天才文学少女,最终走上跳楼之路。让我想起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同样的天赋,同样的选择。表面看上去乖巧的女儿,内心却滋生出了罪恶的心理。母亲严厉的教育给予她创作的才能。痛苦是创作的根基,也是让她走向死亡的导火索。文学成就了她,也毁灭了她。母亲反反复复强调一句“要是我没生你们,我现在也是一个教授”,这不就是中国式家长典型的道德绑架吗?妹妹的一句“你以为我想被你们生出来吗”,让母亲无语凝噎。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对于母亲来说,孩子只是一种投资,读书读的好才是孝顺,而孩子的心理健康却从不曾关心。等到她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一切却已经晚了。

《孔雀》

这部和前三部略有不同,侧重点从家庭教育转变成了欲望。这个故事有些类似于《浮士德》。孔雀就像是一个魔鬼。它代表着欲望。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必须付出一定的牺牲。刘巧艺为了自己的虚荣心,牺牲了自己的绘画天赋。转学生为了好成绩牺牲了自己的声音。校长为了自己的升学率牺牲了自己健全的身体。每个人为了自己的欲望,而拼命做出努力和牺牲。刘巧艺的父母努力赚钱,女儿在私校却还是经常没钱。无法融入有钱人的集体。

低等阶级想融入高等阶级,从来就是一种奢望。《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即使很有钱,最终却还是无法融入上流社会。《起跑线》中,父母即使很有钱,也很难让孩子上名校。有钱人都是如此困难,贫穷的人就更是困难了。正如刘巧艺在结尾所说,“是我们一开始就贪心了,谁叫我们一出生就是这种阶级的人,我们本来就没办法想这种东西,所以我们才会遭受到这些惩罚。这些就是惩罚我们太自私,这是我们自找的”。

而刘巧艺的母亲的欲望,就是这样一个奢侈的愿望,让孩子考上好大学,出人头地。摆脱自己的贫民阶级。为了这个欲望,她甚至交付了自己的灵魂。这就是欲望的代价。可怜而又可悲的母亲。

《必须过动》

5篇故事中最具有未来感的一篇。这个故事有点像世界奇妙物语里的《七岁以后》,它们拥有着相同的世界观。优胜劣汰下的世界,不够优秀的一部分人类不配拥有存活的权利

相比较《七岁以后》,这篇故事要人性化很多。只有达不到一定分数才会人道销毁,其余人类还有存活的权利,只是居住条件和工作环境都会比较差。而《七岁以后》这篇故事中,一个家庭生出来一个孩子时,会直接克隆另一个孩子,在7岁时,让家长留下来优秀的那一位。另一位就会被人道毁灭。

这样的做法,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缺少了很多人性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考不出来好成绩,就是不优秀的人吗?做木工就一定是下等人的工作吗?为什么每个工作之间要区分贵贱?为什么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优秀的人才?为什么别的方面的天赋无法得到承认?

这篇故事中的母亲是所有母亲中最自私的。她为了自己的居住环境,为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不惜让若娃装过动,逃避自己的责任,让若娃销毁,从而自己可以领养一个新的胚胎。她美名其曰“一起努力”,让若娃产生巨大的负罪感,认为一事无成的自己会让母亲失去富裕的生活,哪怕在“世外桃源”也无法取得认同感,最终选择了回到母亲身边,并且作为瑕疵胚胎被销毁。

看完这5个故事,我不禁感慨万分,忍不住带入自己的很多情绪。这几个故事中的父母,多多少少有一些我们父母的影子,他们或许是无意间犯下的错误,却让我们记下了很久。但是,这不是一部给我们父母看的剧集,因为他们已经很难改变。也无法对过去的错误给与补偿。而我们的未来,还有无限的希望,只愿我们在做父母时,成为一个真正开明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