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子来了
  • 正片
鬼子来了

鬼子来了

主演:
姜文,香川照之,袁丁,姜宏波,丛志军,李丛喜,泽田谦也,李海滨,蔡卫东,陈述,陈莲梅,史建全,陈强,宫路佳具,吴大维,梶冈润一,石山雄大,述平,姜武
备注:
正片
类型:
战争片 剧情,历史,战争
导演:
姜文
年代:
2000
地区:
内地
语言:
普通话
更新:
2023-12-18 14:43
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河北挂甲台村的农民马大三(姜文饰)在日本人的统治下过着平静的生活。一个晚上,游击队绑架了日军陆军士兵花屋小三郎(香川照之饰)和翻译董汉臣,把他们捆绑塞入麻袋放在马大三家里,并吩咐马好好看管,几天后的大年三十来带人。马大三和村民战战兢兢地看守两人.....详细
相关战争片
鬼子来了剧情简介
战争片《鬼子来了》由姜文,香川照之,袁丁,姜宏波,丛志军,李丛喜,泽田谦也,李海滨,蔡卫东,陈述,陈莲梅,史建全,陈强,宫路佳具,吴大维,梶冈润一,石山雄大,述平,姜武主演,2000年内地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河北挂甲台村的农民马大三(姜文饰)在日本人的统治下过着平静的生活。一个晚上,游击队绑架了日军陆军士兵花屋小三郎(香川照之饰)和翻译董汉臣,把他们捆绑塞入麻袋放在马大三家里,并吩咐马好好看管,几天后的大年三十来带人。马大三和村民战战兢兢地看守两人,花屋小三郎和董汉臣数次发出求救信号,皆被村民化解。半年过去了,村民们担心事情暴露,却又不敢把花屋等放了。  马大三最终被董汉臣说动,把花屋和董送到了日军宪兵队驻地,以换取粮食。日军宪兵军官酒冢猪吉是花屋的同乡。他表面上对马等人客气,但背后指责花屋让皇军蒙耻并殴打了他。宪兵队整队去马的村子里和村民联欢送粮,酒到酣时却乍露杀机。
鬼子来了影评

这里是“一部电影一本书,重读姜文电影系列”的第二篇。

电影是姜文导演的第二部电影《鬼子来了》,书是《姜文的前世今生》。

电影在国内禁止公开上映,但并不是禁止观看,看了不犯法。书呢也不是姜文公司发行的,而是中国电影研究者啓之编撰的。

公元2000年,《鬼子来了》没有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修改剧本,反而是擅自加戏,违规到国外参赛,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因此相关部门依照《电影管理条例》,禁止影片在国内公开上映,并且处罚姜文5年不得导演电影。之后,书的主编私人购买了40张盗版碟,寄送给当代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只求一篇影评,全部收录在这本书里面。影评人规格之高,文笔之妙,内涵之深刻,是我生平所未见的,所以也一直没有写过这部电影影评,看了这本书就不好意思动笔了。

这部电影曾引起巨大的争议,有人写文章说姜文知法犯法,就差公开起诉了。之前《阳关灿烂的日子》也曾引起一个文化现象,但只是在影评人和电影圈很有影响力,而《鬼子来了》获奖和禁播,在国内文化圈引起的争论,上升到了意识形态的高度,扯皮扯到最高层那里了,最终的结果依然是禁了,处罚姜文也不得不接受。

所以我们就不谈这部电影的什么内涵和意义,书里都有呢,喜欢的人自己去看。考虑到有些人没看过电影,我就先讲一讲故事,然后重点放在技术分析上,好像很少有人从偏技术的角度分析姜文电影,只当抛砖引玉了。

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末期,长城脚下日本占领区的挂甲台村,村口有个日本兵的炮楼,不远处河面上经常有日本的军舰在巡逻。

一天夜里,村民马大三和寡妇鱼儿正干着羞羞的事情,突然有人敲门,马大三问“谁呀”?那人回答“我”,马大三开门,一把手枪顶在他脑袋上。这伙人抓了个日本兵和一个翻译官,在炮楼子下面没法带走,寄放在马大三家里,说好年三十夜里来取人,叮嘱马大三不得走漏消息,抽空可以审审,少一个要他的命。

马大三吓得是六神无主,急忙找五舅老爷和乡亲们商量该怎么办,恐怕大家伙推脱,只好谎称“少了一个要咱们全村人的命”。

五舅老爷只得开堂审理,日本兵花屋小三郎一心求死,污言秽语破口大骂,翻译官董汉臣贪生怕死,故意错翻小三郎的话,恳求饶命。

“山上住的,水上来的”,村民们都惹不起,只有想办法养着这两个活宝,一要防止日本兵自杀,二要防着他们逃跑,还不能走漏一丝消息。

马大三天天盼着年三十那个“我”来取人,但是没有人来。

村长派了六旺出去找游击队五队长,五队长说从来没有在挂甲台村放过人。既然没人认领又不能交给日本人,总养着这两个祸害也不是办法,大家伙商量了半天也没个好办法,只有鱼儿的老公公疯七爷大喊:“我一手一个掐死两,刨坑埋了”。五舅老爷以为那就只有杀了,于是抽签决定谁下手,马大三运气背又抽到了凶签,怀孕的鱼儿听信传说,丈夫杀人孩子会变鬼胎,因此要离开马大三。

马大三到底没敢下手,把两人又藏到了村后的烽火台里,每天还得养活着他们。狡猾的翻译官教小孩说日语差点被日本军队发现,大家伙齐声斥责马大三坑害全村,马大三痛哭流涕,只说下不了手。

还是五舅姥爷支招,让马大三拿着一袋豆子出村,去找会打枪的四表姐夫来帮忙杀人。四表姐夫大骂马大三糊涂,村口就有个炮楼,屁大点地界根本没法放枪,但豆子还是收下了,作为保密费。可能是觉得马大三太憨厚,四表姐夫过意不去,又带着马大三找到了满清刽子手“一刀刘”,一番吹捧骗得一刀刘出山杀人。

一刀刘果然功夫了得,七老八十的高龄,在旧长城里拉开架势练得是虎虎生风,一手下去就摸出了花屋小三郎是日本子,这一刀硬是没能砍死花屋,哭喊着晚节不保扬长而去。

鬼门关前捡了一条命,花屋小三郎再也硬气不了,声泪俱下请求饶命,并且开出了以粮食换命的条件,大家伙再次商量,养了这两货大半年,全村都没过上好日子,送走这两个温神,换回两大车粮食当然是好。于是写了协议让花屋签字画押,小三郎骑着驴子带着众村民回了军营。

日军队长当时已经接到天皇的投降诏书,谎称感谢马大三等人对花屋的照顾,两车粮食是还给村民的口粮,另外再加四车作为奖励,马大三等人喜出望外,赶着粮车兴高采烈地回村了。

马大三中途想到回了娘家的鱼儿,就一个人去接小情人有福同享。哪知道回来的时候,挂甲台村已经是一片火海,日本兵屠杀了整个村子。

日本投降了,国民党接收管理,第一件事就是枪毙汉奸翻译官董汉臣,但日本人都是受到优待的战俘。

马大三乔装成小贩,混进日本战俘营,拿把斧头疯狂砍杀日本兵,花屋小三郎吓得抱头鼠窜,马大三最终还是被国军抓住了。

审判结果,马大三持刀行凶,砍杀手无寸铁的日本战俘,罪无可赦,判处死刑,由受害者花屋小三郎执行。花屋手持日本军刀砍下了马大三的人头,围观的群众齐声喝彩,被砍的人头转了九圈,眨眼三下,嘴角子上翘,原本黑白的世界一片血红。

感受

以上只是个大致的故事梗概,这是姜文唯一一部认真讲故事的电影,而且是个很好的故事,姜文的原意是“我要拍一部电影,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日本当年在中国干了什么”,追求的是“真实度”。鬼子不是纸做的,用手可能撕不动,中国人民胸怀博大,但是裤裆里恐怕很难藏雷。这部影片在日本获了好几个奖,被誉为“日本人拍不出来的日本人”,至少说明“日本人的真实度”是达标了。

影片前半部分笑料不断,一直有惊无险,以为峰回路转之时,恰恰是全村被屠之日。观影感受也如同片尾的马大三,被一把利刃砍掉了头颅,在死之前竟然能看见自己的身子慢慢的倒下,喷涌的鲜血,迷糊了双眼。

很多优秀的故事片,我们很容易代入人物的情感思维,而《鬼子来了》有一层隔膜,我没办法用把自己想象成马大三。这是一种类似戏剧或者舞台剧的感觉,一刀刘,二脖子,马大三,四表姐夫,五舅老爷,六旺,疯七爷,八婶子,这些都是群像,可以换成任何人。看着他们嬉笑怒骂,我知道他们是在演戏,同时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看着他们被屠杀,我知道这是历史,是最为真实的历史。之前不明白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后来还真找到了理论依据,德国戏剧家贝尔托·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效果】。

音乐

姜文说为了拍《鬼子来了》看了很多书,但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怎么拍。灵感来自两段音乐,一是日本海军军歌《军舰进行曲》,这首歌原本是日本小学生的校园歌曲,后来改编成了海军军歌,乍一听还是童谣一样的简单明快,听多了就会发现,这个曲调包含一种“无法控制的疯狂与理想”,有点邪门;另外一个就是刘星的专辑《一意孤行》,这是一种极度空灵与世无争的音乐;这两种音乐的对比,就是姜文对于两个民族的感觉。

《老子》有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中国的农民历来是这么生活的,但帝国主义绝不会这么想,用音乐来鉴别民族的灵魂,不看书我是没能领会到这一层。

这个片子为什么是黑白的呢?

中国之前的电影给世界的印象都是很浓艳的色彩,《黄土地》,《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光看名字都能感觉到温度。姜文的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就走了一个不同的路线,不是那种大面积的染色,而是高调的明艳,突显了阳光的穿透力。

而这一部《鬼子来了》,突然又反其道而行,完全抛弃了色彩。直到影片结尾,马大三人头落地,“含笑九泉”,黑白的画面突然一片血红,你要说这没有寓意,没人会相信。

实际黑白比彩色更难拍,技术难度高,胶片都是定制的,因此影片到戛纳参赛,别人都认为来势汹汹。这部片子拍了48万英尺胶片,刷新了而且是翻倍超越了,姜文自己创下的国产电影使用胶片的记录。

台词

电影的台词很密集,一帮农民说话唠唠叨叨,却能句句扎心。有人怀疑真实性,我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可以负责的告诉你,农民真是这样的。平常聊天,句句话都充满哲理,小的时候不明白,后来读了几本书,才知道他们口头上说的都是《论语》、《孟子》、四书五经,正在佩服的时候,他们或许又会来找我帮忙写个借条,原来他们连名字都不会写。所以有时候我们认为的真实可能是虚假的,而绝不相信的事情有可能是真实的。《鬼子来了》就是这种明明很戏剧化很荒诞的剧情,却透漏着某种无法抗拒的“真实”。

个人认为《鬼子来了》是国产最好的电影,从故事到内涵的厚度,从技术上的追求到成片的感染力,近乎完美,找不到一个短板。但是它给人的直观感受是颠覆性,看起来是“涨他人志气,灭了自己威风”,如果你能理解背后的真相,必然敬重创作者的良心。某知名学者说,“感谢这样的禁演,如果真的公演,姜文必然被全民共讨之”,言下之意,禁播反而是保护了姜文,我相信这是一个有语境的个人说法,但至少可以领会到,姜文电影是小众的艺术,而不是大众的欢愉。

姜文说曾看过一本书叫《前世今生》,他的原意是很认真很努力的去研究一件事情,有可能跨越时空感受到古人的思维,如同触摸到自己的前世,《鬼子来了》就是他的前世今生。而我却感觉《鬼子来了》之后,姜文的影视风格变得极为虚无和隐晦,技术还在,思想已经摸不着了,我曾经以为是他故意有所保留,后来看了他的书,才知道不是他有所保留,而是书读少了就看不懂他的电影了。

一部电影一本书 重读姜文电影系列(2)《鬼子来了》_哔哩哔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