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D国语版
缝纫机乐队

缝纫机乐队

主演:
大鹏,乔杉,古力娜扎,韩童生,李鸿其
备注:
HD国语版
类型:
喜剧片 喜剧,音乐
导演:
大鹏
年代:
2017
地区:
内地
语言:
普通话
更新:
2023-07-22 18:21
简介:
坐落于东北的集安市曾因破吉他乐队成为全国著名的摇滚都市,也激发无数年轻人和儿童们的音乐热情。只是二十年过去,摇滚逐渐没落,连集安著名的标志大吉他都面临拆除的命运。为了守护这里的摇滚灵魂,修车行小老板胡亮(乔杉饰)从北京请来前破吉他乐队的经纪人程宫(董成鹏饰),希望对方.....详细
相关喜剧片
缝纫机乐队剧情简介
喜剧片《缝纫机乐队》由大鹏,乔杉,古力娜扎,韩童生,李鸿其主演,2017年内地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坐落于东北的集安市曾因破吉他乐队成为全国著名的摇滚都市,也激发无数年轻人和儿童们的音乐热情。只是二十年过去,摇滚逐渐没落,连集安著名的标志大吉他都面临拆除的命运。为了守护这里的摇滚灵魂,修车行小老板胡亮(乔杉饰)从北京请来前破吉他乐队的经纪人程宫(董成鹏饰),希望对方帮他组建乐队,策划一场守卫大吉他的演出。在胡亮的软磨硬泡下,程宫他们东拼西凑找来了美丽的女贝斯手丁建国(古力娜扎饰)、背对观众的鼓手炸药(李鸿其饰)、年事已高的医生吉他手老杨(韩童生饰)和未成年的小学生键盘手希希(曲隽希饰)。  他们克服各自的困难,携手朝着音乐梦想前进,心中永远保持着最初的激情……
缝纫机乐队影评

在中国北方,有一个当地名气可与周星驰匹敌的喜剧之王——

赵本山。

赵本山的喜剧,惯用看似笨傻呆痴,实则淳厚真实的农民工来做主人公。

而与农民工形成反衬的,往往是些道貌岸然的“社会人”,看似光鲜油亮,实则假、大、空、浮夸至极。

以小品《红高粱模特队》为例,赵队长领着村里喜欢歌舞的姑娘们来到北京,希望能得到“北京人”范老师的指导。

结果,范老师却只懂说些场面话,对劳动与美一无所知。

往白了说,赵本山是用农民工的装傻,反照出社会人的装逼。

如今,赵本山已日渐式微。

但,他的第53位弟子大鹏,却承继了他的套路,把小品放大成为一部电影——

《缝纫机乐队》

在《缝纫机乐队》中,大鹏将赵本山的套路,玩儿的相当溜。

主人公胡亮(乔杉 饰),正是一个“装傻”的民工。

电影一开始,由童年胡亮展开叙事。

他生长在一个名叫集安的“摇滚小城”,从小目睹“破吉他乐队”的光荣,便在心底种下了一个摇滚梦。

扮演“破吉他乐队”的四个人,分别是谁?

尼古拉斯·赵四。

汤姆·宋小宝。

汤姆·宋晓峰。

布拉德·文松。

见此一幕,作为一个哈尔滨人,立刻我就笑喷出来。

但我明白,很多南方人,或许get不到这样的笑点。就如同许多港台喜剧界大佬,在大陆综艺《欢乐喜剧人》中,只能一路溃逃。

是的,喜剧中的“笑点”,常常具有地域性限制(尤其大鹏是东北人)。

所以,“好不好笑”很难当作这部电影的评判标准。

我只好多说说其它的,比如:内核。

而,还是那句老话:喜剧的内核,往往是悲剧。

《缝纫机乐队》并不例外。

多年以后,与胡亮形成反衬的,是“北京人”程宫(大鹏 饰)。

表面上,程宫衣着精致,与民工阶层截然不同。

实际上,程宫却是一个假大空、徒有虚表的装逼者。

他精于算计,听闻胡亮要在集安演出,便想方设法去坑胡亮的钱。

从50万的策划费,到500块的雇佣支出,他一个子儿也不愿意放过。

胡亮对“程老师”毕恭毕敬,“程老师”拿完钱却只想走人。

胡亮和程宫,热诚与冰冷,对比鲜明。

接下来,就是电影剧作法中,最惯用的那些套路——

二人协作,招兵买马,组建出一支乐队,并与其产生难舍难分的感情。

坦白说,《缝纫机乐队》作为一部喜剧类型片,确实要比大鹏之前的《煎饼侠》更“专业”。

许多戏的设计、转场都无缝衔接,跳脱出电视节目的范畴。

颇具“电影质感”。

一些角色,也存在某种象征意义。

吉他手杨双树(韩童生 饰),曾经是风靡一时的摇滚师。

年老之后,却因脑血栓,而被女儿“禁摇”,担当起平稳安逸的妇科医生。

胡亮问他:你当初呐喊着说,一个歌手为摇滚而生,就该为摇滚而死,现在呢?你在干什么?

杨双树只好不甘地自嘲道——

我那都是逢场作戏

杨双树与“破吉他乐队”所象征的,是一个逝去的时代,一群曾经光辉而如今正在远去的人。

在片中以跑龙套露脸的,包括“黑豹乐队”、“唐朝乐队”,乃至Beyond等,都是曾经华语乐坛中,宛如神祇般的人物。

现在呢?

坦白说,如果片尾没有介绍,我连一半都没认出来。

就像影片后半段,胡亮在灵位上刻下的四个字——

摇滚已死

纪录片《再见,乌托邦》中提到:曾经中国摇滚界的旗帜性代表人物“魔岩三杰”,现今张楚与何勇都得了严重的精神疾病,窦唯则隐世隔绝,过上“煎饼油条”的神仙生活。

那么,中国摇滚为何而死?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翻译成白话,就是我们要先弄清楚:中国摇滚是因何而生?

愤怒与批判。

1986年,崔健首次演出《一无所有》,愤怒批判物欲横流的社会,宣告中国摇滚乐的诞生。

我要给你我的追求 还有我的自由 可你却总是笑我 一无所有

2016年,王健林演唱《一无所有》,眼神中充斥着报复性怒火

上世纪8、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并逐渐与世界接轨。

与此同时,“文革”成为过去式,社会主义开始纳入资本理论。

人们曾经坚信的,人人平等的乌托邦泡沫,也终于被时代巨轮无情戳破。

当信仰不再,人们还能去追求什么?

钱,就是从这时起,地位变得空前重要。

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每天喝着“人头马”傻乐的“社会土大款”。结尾时黑白灰暗的色调,暗喻那个时代的空洞脉搏

愤怒的摇滚,即是对极端拜金主义的攻击。

遗憾的是,它的攻击,只是昙花一现、以卵击石。

当社会趋于安逸,人们的怒火被舒适感压平,摇滚乐也就很难再那么流行。

电影中,程宫之前的摇滚乐队,四年只赚了六十七块钱。教电子琴的老师乔大山(岳云鹏 饰),月薪只有一千七。

现实里,多少摇滚师被迫选择转行,在无奈中放弃梦想、另辟蹊径。

不再相信 相信什么道理

人们已是如此冷漠

不再回忆 回忆什么过去

现在不是从前的我

2013年,周晓鸥重返舞台,携手黑豹乐队,演唱《无地自容》,却败给林志炫缓慢抒情的《你的眼神》。后来,周晓鸥只好再去做演员

我们说回电影。

与杨双树形成反差的,是一个零零后小女孩,键盘手希希(曲隽希 饰)。

她热爱音乐,却被母亲逼迫专攻数理化,将她的电子琴踢成两半,

没错,希希母亲的理由正是——

弹琴,赚不来钱。

古力娜扎饰演的丁建国(名字略屌),是富二代,是贝斯手,是片中唯一一个,能完全自由追求音乐理想的人。

可与此同时,她也是一个极为扁平,极为功能性的角色。

我不得不批评——

作为女一号,丁建国被塑造成了一个真正的花瓶,所有戏码都是为了迎合男性。

比如,摸腿梗。

再比如,丁建国与胡亮在密室交谈,却被大长脸(于洋 饰)偷听,误解成黄污段子。

诚然,是很好笑,满足了许多男性的YY心理。

可……然后呢?

少儿不宜,暂可不提。

只是,就连男三号,鼓手炸药(李鸿其 饰),都有一个与周冬雨的回忆戏。

丁建国的存在感,却还不如周冬雨的大龙套。

她完全没有任何独立的部分支撑。

她的所有情节,都是为了服务男主角——程宫。

天台上,她的作用只在于,引出程宫少年时期的回忆。

我小的时候喜欢黄家驹 梦想就是可以站在舞台上 唱他的歌

夜景中,她则扮演圣母,帮助程宫弹琴、重新拾起音乐。

程宫,到底是个什么人?

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大鹏本人。

百度百科上写道——

董成鹏,出生于吉林集安(就是电影里的城市),初中时迷恋Beyond,高中与大学时组建自己的乐队,还拿过省级音乐奖。

大学毕业之后,他以900块钱卖掉吉他,步入社会成为北漂。

这些,都与程宫高度一致。

电影里,我们不难看到,大鹏对自己人生的一些反思与嘲讽。

如果要用一首摇滚歌词,来形容程宫这个角色,那就是《无地自容》——

人潮人海中 是你是我 装作正派面带笑容

大学,他因损伤两根手指,放弃了摇滚梦;后来,他又为了一百万,再次出卖摇滚梦。

他的这种行为,完全背离了摇滚精神,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对于摇滚的坚持,大鹏明白,也敢承认:程宫没有,他自己也没有。

影片最后一幕,程宫重返舞台时,亦是大鹏试图借以电影,重新拾回自己的音乐理想。

那么,大鹏成功了吗?

很遗憾,在我看来,依然没有。

《缝纫机乐队》的缺陷非常明显——

它有大鹏的自嘲,有对现实的反思,有对中国摇滚缘何衰落的探讨,有“重拾初心”的主题表达。

可它唯独,忽视了「音乐」本身。

我不想拿它与《海上钢琴师》《爱乐之城》这种世界级的音乐片对比。

我只想拎一个不久前上映,与它同类型的国产片:《闪光少女》

同作为音乐喜剧,《闪光少女》好在哪?

看完电影后,我回家立马开始找OST。

曲目皆为原创

周笔畅的《用尽我的一切奔向你》,即使脱离电影,也仍属于一首高质量的工业歌曲。

中岛美嘉的《电光火石之间》,初听无味,甚至有些好笑。

但细听之后,你就会发现并不简单。

它的歌词与唱法(日本人挑战中文),揭示了全片的主题:努力坚持,打破偏见。

挫败后,默默再站起

柔软又坚强的初心

美丽,不必谁来评定

这首具有奇特韵味的歌曲,我至少循环过十几遍。

反观《缝纫机乐队》——

我敢打赌,全片最令你为之动容的歌,一定是这两首:

1:《虫儿飞》

程宫与丁建国在夜幕中演奏的《虫儿飞》,是1998年电影《风云雄霸天下》中的插曲。

后来,我回到家用手机播放《虫儿飞》。

在没看过电影的情况下,我爸爸依然被这首歌感动到流泪。

2:《不再犹豫》

程宫的压轴曲目,是Beyond的一首老歌。

在综艺节目《跨界歌王》里,张继科与叶世荣、黄贯中合唱这首歌,也同样起到了振奋人心的效果。

这说明什么?

《缝纫机乐队》最牛逼的地方,是两首别人的歌。

而这两首别人的歌,无论插到哪部电影里,都一样会牛逼。

那我想请问:大鹏对音乐的创造性,在哪?

好像没有吧。

《闪光少女》故事的高潮部分,民乐PK西洋乐,各式旋律轮番上阵,没有偏离音乐的核心主题。

《缝纫机乐队》呢?

主人公追求音乐的最大阻力,并不是创作路途的艰难困境。

而是荒诞的,完全与音乐无关的,东北式干架。

还是那些个套路,看不到对音乐的真诚与表达。

总的来说:作为一部商业喜剧,《缝纫机乐队》虽不及《羞羞的铁拳》好笑,却也仍处于及格水准。

只是,作为一部表达音乐与理想的电影,我并没有看到大鹏本人,对这两件事有多认真。

他的确在电影里,反思自己落入俗套的人生,但并没有在反思中汲取教训、完成人生的升华。

换句话说:他努力想表达的那些东西,他自己并没有做到。

电影结尾,程宫一穷二白,丁建国却莫名爱上、倒贴这个出卖理想的屌丝男士。

恕我智商低,无法理解这种无缘无由的爱情。

最后,我想对一些创作者说的是——

如果你真的对某件事有理想,就请拿出真实与热诚去尊重它。

也请你尊重女性,不要把女性当成附属品,当成自己圆梦(意淫)的工具。